英國國家彩券簡介與歷史
英國國家彩券(National Lottery)自1994年正式推出以來,已逐漸融入英國民眾的日常生活。每週都有數百萬英國人懷抱一夜致富的夢想購買彩券,同時彩券銷售收益持續注入公益基金,資助全國各地的藝術、體育、文化及慈善項目。簡言之,英國國家彩券讓人們有機會改變個人命運的同時,也為社會公益事業帶來穩定的資金來源。
現代英國國家彩券由時任首相約翰·梅傑(John Major)於1993年倡議設立,並通過《國家彩券法案》作為法源。1994年5月,政府透過公開招標將首期彩券經營執照授予私人營運公司 Camelot 集團。Camelot 於1994年11月14日開始發行第一張國家彩券,並在同年11月19日舉行首次電視直播開獎。當晚約有2,200萬英國觀眾守在電視機前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節目由名主持人諾爾·愛德蒙茲(Noel Edmonds)主持,第一組開出的中獎號碼為 30、3、5、44、14、22,特別號 10。當期頭獎由七位幸運兒平分,合計獎金將近587萬英鎊。首批彩券熱賣的盛況和居高不下的收視率,顯示出英國民眾對國家彩券的巨大熱情。
歷年來,英國國家彩券不斷發展壯大,推出新遊戲並調整機制以維持熱度:
-
- 1990年代拓荒期: 最初彩券每週僅於週六開獎。隨著熱度提升,自1997年2月起增設週三開獎以滿足需求。1995年 Camelot 推出即開型彩券「刮刮樂」(Scratchcards),讓玩家透過刮開塗層立即得知結果,這種玩法迅速流行。1999年6月,Camelot 上線第二個主要電腦型彩券遊戲 Thunderball(雷霆球),每週開獎一次,提供較小但較容易中的固定獎金。同年12月,國家彩券的銷售範圍擴及馬恩島,該島居民自此也能購買英國彩券。
-
- 2000年代擴張期: 2002年 Camelot 進行品牌重塑,將原本的主遊戲名稱從「National Lottery」更名為 Lotto,並調整彩券標誌上的幸運手指圖樣。同時推出附加投注遊戲「Lottery Extra」(後改稱 Lotto Extra),但由於反響不佳已於2006年停辦。儘管名稱區分開來,人們仍常以“National Lottery”泛指所有相關遊戲。2004年2月,英國加入跨國歐洲聯合彩券 EuroMillions(歐洲百萬彩券) 的行列。首場 EuroMillions 抽獎於2004年2月13日在巴黎舉行,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多國參與。由於參與國多、銷量高,EuroMillions 能開出遠大於本土彩券的龐大獎金,極大拓展了玩家對超級頭獎的想像空間。
-
- 持續創新與調整: 2009年 Camelot 成功爭取第三次經營執照,任期10年並可選擇延長5年。新執照要求 Camelot 提高對公益金的回饋比例,並將零售商佣金從5%提高到6%,以激勵彩券銷售。監管機構隨後行使延長權,將 Camelot 執照續至2023年,但附帶條件是 Camelot 須再為公益事業額外籌募17億英鎊資金。2013年,Lotto 單注票價由£1增至£2,以提高獎金和公益金收入;然而票價翻倍一度引發爭議,因後續兩年公益金繳納額不增反減約1億英鎊。2019年,Camelot 推出全新遊戲 Set For Life(安享人生),成為英國首個採用分期給付獎金的彩券遊戲(詳情見下文),每週開獎兩次,瞄準希望獲得長期穩定收入的客群。2020–21年 COVID-19 疫情期間,儘管實體銷售受限,國家彩券仍展現韌性:Camelot 積極拓展線上管道,2020/21財年全年銷售額創下約83.7億英鎊的新高。同年 Camelot 為公益事業繳交了創紀錄的12億英鎊,為抗擊疫情影響提供了及時的資金支援。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英國國家彩券已累計開出數千期獎號,造就了數千位百萬富翁,同時透過公益金的投入深刻影響著英國社會。2024年,英國國家彩券迎來重大變革:Camelot 連續掌管彩券營運28年後,將經營權交棒給捷克歐洲彩券巨頭 Allwyn 娛樂公司。博弈委員會於2022年正式宣布,第四期(2024–2034年)國家彩券營運執照由 Allwyn 獲得。這是國家彩券成立以來首次易主,象徵一個新紀元的開始。為平穩過渡,Allwyn 更在2023年收購了 Camelot 的英國子公司,使原有員工和系統順利轉移。Allwyn 自2024年2月1日起成為新營運商,高層表態將以「更大、更好、更安全」的新願景經營國家彩券。Allwyn 計劃未來十年投入先進技術升級彩券平台、引入更多樣化的新遊戲以吸引年輕族群,同時加強玩家保護措施來防範問題賭博。值得注意的是,Allwyn 承諾大幅提高公益金回饋:目標是將國家彩券對公益事業的每週貢獻額從目前約3,000萬英鎊提高到6,000萬英鎊,換言之在十年內讓公益金募集總額翻倍。展望未來,新的營運團隊面臨著在維持大眾信任與熱情的同時,創新提升銷售與公益表現的挑戰與機遇。
各類遊戲玩法與規則
英國國家彩券旗下目前提供多種型態的遊戲,滿足玩家從小額即開獎到高額累積頭獎的不同需求。大致可分為即開型彩券(刮刮樂)與電腦型對號彩券(傳統抽獎)兩大類。以下介紹幾種主要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
- Lotto(大彩): 英國本土經典的數字彩券遊戲。玩家從1到59挑選6個號碼,每週三與週六晚間各開獎一次。開獎時由機器隨機滾出6個中獎號碼,外加1個Bonus Ball(加碼球)。若玩家的6個號碼全部對中即贏得頭獎(Jackpot)。頭獎金額隨當期投注額及累積情況浮動,無人中頭獎則滾入下期累積。除頭獎外,Lotto 設有多個獎級,例如對中5個號碼+Bonus Ball可得二獎,對中3個號碼即可獲固定小獎。Lotto 自1994年開辦以來造就了眾多百萬富翁,也是英國參與人數最多的彩券遊戲之一。Lotto 彩券每注售價現為£2(最初為£1),得獎金一律一次性給付且免稅(詳見後述)。
-
- EuroMillions(歐洲百萬彩券): 一項歐洲跨國聯合彩券,由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多國共同運營。玩法為從1–50中選擇5個主號碼,另從1–12中選擇2個幸運星號碼(Lucky Stars)。每週二與週五晚間開獎,開出5個主號和2個幸運星。若玩家7個號碼全部命中,便贏得當期頭獎。由於參與國多、銷量大,EuroMillions 的累積頭獎極為可觀,單注頭獎上限高達約2.3億歐元(約2億英鎊以上)。不過中頭獎的難度也相對更高,機率僅約 1/139,838,160。在英國購買 EuroMillions 時,每張彩券票價中包含參加附加活動「英國百萬富翁抽獎(UK Millionaire Maker)」的費用。也就是說,每張 EuroMillions 彩券除參與歐洲聯合開獎外,系統還會產生一組獨一無二的英國本地抽獎編碼,每期保證至少一位幸運兒中得100萬英鎊。因此英國玩家買一張票實際上有兩重中獎機會。自2004年加入以來,英國已多次開出震撼全歐的巨額頭獎:例如2012年一對蘇格蘭夫婦中得1.61億英鎊,創下當時英國彩券史上最高獎金紀錄。
-
- Thunderball(雷霆球): 小盤玩法的數字彩券,每注投注金低且較容易中獎。玩家從1–39中選擇5個號碼,另從1–14中選擇1個雷霆球號碼。開獎頻率高,每週開獎四次(週二、三、五、六各一期)。頭獎為固定的50萬英鎊,不隨銷售額增減。與 Lotto 不同的是,Thunderball 頭獎不累積,每期都重新計算,因此獎金雖較小但中獎概率相對較高(頭獎機率約 1/8,060,597)。此遊戲吸引那些「花小錢、中小獎」的玩家參與。Thunderball 於1999年推出,最初每週僅開獎一次,後逐步增至目前的每週四期,以提高中獎機會並迎合市場需求。
-
- Set For Life(安享人生): 近年推出的新型態彩券遊戲,也是英國首個以年金分期給付獎金為特色的遊戲。玩家從1–47選擇5個號碼,另選擇1個「人生球號碼(Life Ball)」從1–10。每週一和週四開獎。頭獎為每月 £10,000 持續給付30年(總額相當於360萬英鎊),二獎為每月£10,000 持續1年。這種分期給付型獎金提供了不同於傳統一次性彩金的體驗,更適合希望長期有穩定收入的中獎者。Set For Life 首次開獎於2019年3月,頭獎中獎機率約 1/15,339,390。由於最高獎金採年金給付且總額相對 Lotto 頭獎較低,官方定位此遊戲為提供「實現人生夢想的長期保障」,而非一夕致富的途徑。
-
- 即開型彩券(刮刮樂): 刮刮樂是極受歡迎的即開型彩票。購買後直接刮開覆膜即可知道是否中獎。價位從£1到£5不等(有時推出£10的特別版),大多數刮刮樂頭獎金額介於數千至數十萬英鎊,少數高價彩券頭獎達百萬英鎊等級。相對於對號型遊戲,刮刮樂的優點是結果即時揭曉、玩法簡單直觀,因而吸引許多臨時起意的消費者。在英國,刮刮樂整體中獎率相當高,平均約為 36.6%,也就是說平均約每2.7張刮刮樂就有1張能中獎(金額可能大小不等)。但要注意,高中獎率主要體現在許多小獎項上,真正中到頭獎的機率仍極低。在行銷策略上,營運商每年發行數十種不同主題的新款刮刮樂來保持新鮮感與吸引力。除了實體刮刮樂外,官方網站和行動App上也提供各種線上即時開獎遊戲(Instant Win),模擬刮刮樂或其他遊戲形式,讓玩家透過手機或電腦即時中獎,不過其本質仍屬於運氣遊戲而非技術型遊戲。
獎金領取與稅務: 英國彩券的一大特色是所有獎金均以一次性現金支付,且中獎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不論金額多大,得主都可領取公布的全額獎金(政府已向營運商徵收彩券稅Lottery Duty,因此不向中獎人課稅)。例如某人中得£100萬獎金,將直接拿到100萬英鎊整的支票,不須繳稅或分期領取。這點對玩家非常有吸引力。唯一的例外是 Set For Life 類似年金給付的獎項(但那是遊戲設計使然,並非強制分年領款)。總體而言,相較於某些國家要求頭獎分年發放、且課徵高額稅款,英國國家彩券在獎金給付方面提供了更優渥友善的條件。
中獎機率分析與遊戲機制
各類彩券遊戲在設計上都需要在「巨額頭獎」與「適當的中獎頻率」間取得平衡。獎金太小不足以吸引玩家投入,太難中獎又可能使人卻步。因此,英國國家彩券不同遊戲透過調整中奖概率和獎金結構,提供各具特色的玩法體驗。以下我們從頭獎累積機制、中獎概率和收益率等角度,分析主要遊戲的中獎機率與運作機制:
1. 頭獎累積與派彩規則: 傳統數字型彩券的魅力之一在於頭獎累積(Rollover)。例如 Lotto 採用累積頭獎制:如果當期無人中全中6個號碼的頭獎,該期頭獎獎金就累積到下一期,形成滾存。累積連續次數可達多期,使頭獎金額愈滾愈高。然而為防止無限累積,Camelot 從2019年起規定 Lotto 頭獎最多連滾5期。若第5期仍無人中頭獎,則在該期進行「必須中出」(Must Be Won)派彩機制:將累積的頭獎獎金撥給當期中任意獎級的玩家平分。簡言之,第6期即使無人全中,累積獎金也不再滾入下期,而是保證在當期派發出去。EuroMillions 則採用頭獎封頂機制:當頭獎累積到達上限(目前約2.3億歐元)時,若繼續無人中獎則最多滾存4期,第5期必須中出或將獎金下放至下一獎級平分。Thunderball 和刮刮樂等遊戲則沒有累積——Thunderball 每期頭獎固定£50萬,無論銷量多少都以固定獎金吸引玩家;刮刮樂則每批次票券預先設定固定數量的頭獎和小獎,售完或頭獎全開出便停售,不涉及累積滾存。透過這些機制差異,彩券營運商得以同時提供「夢幻般的巨額頭獎」和「經常中小獎的樂趣」,滿足不同玩家偏好。
2. 中獎機率與難度差異: 各類彩券頭獎的中獎機率相差懸殊。其中 Lotto 頭獎機率約為 1/45,057,474(約4500萬分之一),也就是平均需要4500萬注才會開出一注頭獎。EuroMillions 頭獎中獎率更低至約1/139,838,160,被戲稱為「中EuroMillions頭獎的概率比被雷電擊中還低」。相較之下,Thunderball 頭獎中獎率約1/8,060,597,Set For Life 頭獎約1/15,339,390,難度遠低於前兩者。換言之,玩 Thunderball 或 Set For Life 雖然無法一夕暴富,但「小而確幸」的機會更高。再看小獎部分,例如 Lotto 中三個號碼贏小獎的機率約十分之一,Set For Life 中兩個號碼就有獎金(£5)的機率達十五分之一。整體而言,大獎難、中獎易小獎多是這些遊戲的共同特點,這種機率分布能在提供巨獎想像空間的同時,以零星小獎來維持玩家參與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投資報酬率角度審視,彩券的期望報酬其實遠低於投注額。英國研究指出,Lotto 等6/49型彩券平均僅將約45%的銷售額返還給玩家作為獎金,玩家長期投入的平均損失率約55%。換言之,每1英鎊投注金平均只能換回約0.45英鎊獎金,長期下來絕大多數人必然是輸家。當然,極少數中頭獎者會取得遠超投注額的回報,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購買彩券的期望值為負。在4500萬分之一的天文機率下,寄望靠彩券翻身並非明智的理財策略。這也凸顯出彩券的本質乃是一種為公益募資的娛樂活動,而非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
公益金收入來源與分配方式
英國國家彩券最初設立的宗旨之一,就是將部分彩券收益用於公益。每購買1英鎊的彩券,就有約28便士撥入「國家彩券公益金」(National Lottery Good Causes Fund),用於資助公益項目;同期約50便士用作發放獎金,12便士上繳政府作為彩票稅(Lottery Duty),5便士支付給零售商作為銷售佣金,剩下約4.5便士用於營運成本與盈餘,其中僅約0.5便士是營運公司的純利潤。換句話說,超過95%的彩券銷售收入最終回饋給社會(獎金+公益)或政府,營運商的利潤占比極小(約占總收入的1%)。此外,根據規定所有逾期未領取的中獎獎金也全部撥入公益金,不歸營運商所有。例如曾有高達6,383萬英鎊的EuroMillions頭獎因逾期無人認領而轉入公益金,使社會公益間接成為另一種「贏家」。
自1994年啟動至今,英國國家彩券已為公益事業累積籌得超過 500億英鎊(約新台幣2兆元)的龐大資金。平均而言,相當於每週為公益事業募資超過3,000萬英鎊。同期間彩券玩家共贏得約950億英鎊獎金,政府獲得約214億英鎊稅收,零售商取得逾80億英鎊佣金。截至2024年初,國家彩券公益金已資助全英各地累計超過 65萬個公益項目。幾乎全英每一個社區都從彩券公益金中受益:可能是一筆幾百英鎊的小額補助用於社區活動,或高達數百萬英鎊的大型體育館興建經費。【官方常用一句話來強調彩券的社會價值:「每玩一次彩券,整個英國都是贏家。」】(Every time you play, the whole nation wins)。
公益金如何分配? 英國法律對彩券公益金的分配領域和比例有明確規定,以確保資金惠及不同社會部門。根據英國數位、文化、媒體與體育部(DCMS)的規範,目前國家彩券公益金大致按以下四大領域預先分配:
-
- 40% 用於健康、教育、環境和慈善事業: 這是佔比最大的單一領域,主要由國家彩券社區基金(National Lottery Community Fund)管理,用於支持基層社區項目、弱勢族群服務、醫療健康計畫、教育方案及環境保護等。這部分資金直接造福民生與社區,如改善社區設施、贊助公益組織等。
-
- 20% 用於體育(Sports): 交由專門的體育資助機構管理(例如英格蘭體育理事會、英國運動員基金UK Sport等),投入奧運與帕運選手培訓、全民體育設施建設、青少年體育發展等。英國自1990年代末開始以彩券公益金大力資助頂尖運動員後,體壇競技力快速提升——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僅獲得1面金牌,到2012年倫敦奧運豪取29面金牌、2016年里約奧運更名列獎牌榜第二。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後,就有彩券資金的強力支援。
-
- 20% 用於藝術(Arts): 由英國藝術理事會(Arts Council)及英國電影協會(BFI)等機構負責分配,用於資助藝術創作、文化活動和電影製作等。許多英國本土的傑出電影、戲劇和藝文項目都受惠於此基金。例如奧斯卡獲獎電影《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就有部分製作資金來自國家彩券公益金。
-
- 20% 用於文化遺產(Heritage): 由國家遺產彩券基金(Heritage Lottery Fund)管理,用於保護修繕歷史建築、博物館展覽、自然遺產等。自1994年成立以來,遺產基金已撥款約40億英鎊,資助超過26,000個各類遺產項目。例如著名的「北方天使」雕像在1998年獲得約58萬英鎊的彩券資助才得以建成;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在2000年獲得1,500萬英鎊翻新經費;近年來還撥款數百萬用於修復歷史建築、維護自然景觀等。
上述四大領域合計100%,構成現行公益金的基本分配框架。需要說明的是,這一框架並非一成不變。例如早年曾有一部分比例(最初約20%)劃給「千禧基金」(Millennium Commission),用於興建2000年千禧年慶典相關的重大工程(如倫敦千禧巨蛋等);在2000年後該基金任務完成,其配額被重新分配至其他領域。又如2012年倫敦奧運前後,政府短期調高了體育和遺產領域的比例,相對降低社區基金比例,以集中資源支持奧運相關項目,事後再恢復原先配比。可見公益金分配會隨政策需求進行適度調整,但長期而言仍維持在40:20:20:20的多元均衡格局。
公益金的撥付機制: 每期彩券銷售所得中屬於公益金的部分,會先集中存入由財政部管理的國家彩券分配基金(NLDF)。之後再按照上述法定比例,撥付給四大領域共計12個獨立的資助機構(如英格蘭藝術理事會、威爾斯藝術委員會、國家遺產彩券基金、國家彩券社區基金等)。這些機構各自負責受理審核撥款申請,確保資金用於符合公益目標的項目上。它們雖運作獨立於政府,但必須遵循DCMS制定的嚴格指導原則,以維持資金分配的公正透明。其中佔比最大的國家彩券社區基金(NLCF)掌管著40%的公益金,該基金將80~90%的撥款投入志願及基層社區組織,任何慈善團體或社區組織都可通過其官網提交申請,經審核通過即可獲得資助。整套流程確保公益金從玩家購買彩券開始,一步步順利轉化為造福社會的資源。
公益金實際用途與代表性案例
國家彩券公益金被譽為「滋養英國文化與社會的生命線」。自1994年以來,數以萬計來自各領域的大小項目因彩券資金而獲益良多。以下分幾個方面,說明公益金的實際用途及代表性案例:
-
- 體育方面: 彩券公益金的大量投入讓英國體育實力大幅提升。一方面,資金用於培養菁英選手和贊助大型體育計畫。例如1997年設立的世界級運動員計畫,透過彩券基金資助了超過1,300名英國頂尖運動員(包含自行車名將克里斯·霍伊爵士等奧運冠軍)。另一方面,彩券資金也廣泛支援全民體育:截至2014年,已投入約4,350萬英鎊興建全國自行車綠道等運動設施,並資助12,700個青少年校外體育社團活動。此外,用於奧運培訓的彩券資金被視為英國在奧運會崛起的關鍵驅動力——自從獲得彩券支持後,英國代表團在奧運賽場的表現突飛猛進(如前述,從1996年只得1金,到2012年豪取29金)。可以說,國家彩券讓英國在全球體壇站上了更高的舞台,同時也提升了一般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
-
- 藝術文化方面: 彩券公益金為英國的藝術產業注入了蓬勃活力。全國各地的劇院、藝術中心、博物館乃至街頭藝術計畫,都因彩券資助而得以興盛。例如蘇格蘭享譽國際的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ringe Festival)以及英格蘭北部的小型劇團,都獲得彩券贊助,使更多元的文化活動走進大眾視野。在電影領域,英國電影協會(BFI)利用彩券基金扶持了許多本土電影製作,豐富了英國影視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電影《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部分製作經費正是來自國家彩券公益金。透過對藝術與創意產業的資助,彩券在經濟效益之外,帶來了英國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
- 文化遺產保護方面: 數不清的英國歷史建築、博物館和自然景觀因彩券基金而得以保存與煥新。在過去25年間,國家遺產彩券基金撥款超過80億英鎊,資助了逾26,000個大大小小的遺產項目。舉例而言,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大型雕像在1998年獲得約58.4萬英鎊的彩券資助後順利建造完成,成為當地地標。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在2000年獲得1,500萬英鎊翻新資金,完成現代化改造以更好地保存展品並服務公眾。甚至橫跨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哈德良長城沿線,都因遺產基金的投入而新建了遊客服務設施、提升了歷史遺跡的保護水準。可以說,國家彩券讓英國成為全球文化遺產保護的領航者之一。
-
- 慈善與社區發展: 這是公益金最貼近民生的一環。全英國數以萬計的小型慈善組織受惠於彩券公益金的資助,得以度過財務難關或拓展服務。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或重大危機時期,彩券資金更是許多公益機構的及時雨。例如2020–2022年間,受到疫情和通貨膨脹影響,不少慈善團體面臨經營困難。國家彩券社區基金(NLCF)宣布提高撥款額度,每年投入約6億英鎊支援中小型慈善機構,幫助它們支付運營成本、維繫服務,協助弱勢族群度過難關。從老人照護、心理健康諮詢、遊民收容,到環境志工計畫,都可以看到彩券公益金雪中送炭的身影。許多原本可能倒閉的公益組織因這筆資金而繼續運作下去,提供社區所需的關懷服務。為了表彰這些受助項目的成就並提升大眾認知,英國每年還舉辦「國家彩券獎(National Lottery Awards)」等活動,對優秀的公益金資助項目進行頒獎宣傳。透過這種方式,社會大眾更了解自己買彩券的錢究竟幫助了哪些人、哪些事,進一步鞏固了彩券「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良性循環。
總的來說,英國國家彩券的公益金在教育、醫療、文化、環保、體育等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足跡,不僅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英國的社會風貌。
與台灣公益彩券的比較分析
英國的國家彩券模式與台灣的公益彩券在目標理念上有相通之處,皆是將彩券盈餘用於公益、不以營利為唯一導向。但由於兩國社會結構、歷史沿革不同,實際運作和資金用途上存在不少差異。以下從制度設計、公益分配和社會影響等方面作一比較:
1. 經營體制與歷史沿革: 英國國家彩券採取政府特許-民間經營模式,由政府監管機構(現為博弈委員會)統籌監管,透過公開招標遴選民間公司承擔營運。自1994年啟動起,首三期經營執照皆由 Camelot 集團取得,Camelot 長期壟斷經營近30年;直至2024年才改由 Allwyn 接棒營運。相較之下,台灣公益彩券由政府主辦、指定金融機構發行,採階段性招標制,每屆期限屆滿重新遴選發行機構。台灣財政部於1999年(民國88年底)發行首屆公益彩券,歷屆發行機構先後為:第1屆臺灣銀行、第2屆臺北銀行(後併入臺北富邦銀行),第3屆起至第4屆皆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取得發行權。自2007年起中國信託成立子公司「台灣彩券公司」專責經營彩券業務。目前(第5屆,2024年起)仍由中信金控旗下的台灣彩券公司續任發行機構,延續原有體制。整體而言,英國和台灣的彩券皆在嚴格法規監管下運作,但英國是民營公司主導營運,台灣則屬官民合作色彩更強——政府掌握主導權並將盈餘直接收歸公庫運用。
2. 公益金用途與分配差異: 英國國家彩券的公益金著重於廣義公益領域,強調文化、體育、藝術和歷史保存等多元發展(如前述40:20:20:20的分配結構)。這些資金通常透過獨立機構以補助、專案計畫形式發放,直接資助各類社會公益項目,屬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模式。而台灣公益彩券的盈餘則主要用於政府社福預算的財源補充。根據統計,自1999年底發行以來至2017年6月底,台灣公益彩券累計創造盈餘約新台幣3,973億元(約合英鎊100億)。其中相當大的比例被專款專用於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例如約1,782億元用來補助國民年金基金,199億元撥入全民健康保險準備金,另約1,992億元分配給各地方政府做社會福利支出。此外,發行機構依規定繳納的彩券「回饋金」截至2017年累計約227億元,這些資金由勞動部、原住民族委員會、衛生福利部等單位運用,用於弱勢族群照顧、以及彩券經銷商的轉業輔導與生活補貼等。換言之,台灣將彩券盈餘直接納入社會安全網,涵蓋年金、健保等重大社福體系的財源補充,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而英國則把彩券公益金聚焦於提升文化生活品質和社區建設,屬於錦上添花式的公共投資。
3. 經銷通路與社會效益: 英國彩券透過全國各地約4.5萬個零售據點銷售,包括超市、便利店、報刊亭等,由普通店家代理銷售。零售商每售出一張彩券可獲約5%的佣金。經銷網絡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玩家購買,同時為小商家帶來一些收入。而台灣公益彩券的經銷體系具有明顯的社會福利導向:依照規定,彩券經銷商名額優先提供給具工作能力的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等弱勢族群。截至2024年,全國公益彩券經銷商人數已超過 6.7萬人,遍及各城鄉角落。這意味著彩券不僅為政府創造收入,也直接為數萬名弱勢民眾提供了就業機會,發揮「授人以漁」的社會效益。許多經銷商透過售彩券維持生計、重拾自信,彩券投注站也因販售者多為身障人士而被稱為「希望工場」。相比之下,英國並未針對經銷商身份做特殊規定,任何符合條件的商家都可申請成為彩券代理點。兩相對比,台灣模式更強調彩券銷售本身的社會救助功能,而英國模式則專注於把公益效益體現在資金的使用端。
4. 遊戲種類與創新: 由於兩國市場規模和區域合作差異,彩券遊戲的種類有所不同。英國除了本土遊戲外,參與了跨國聯合彩券 EuroMillions,頭獎彩池共享,創造超高獎金的機會;台灣則未參與國際彩券,主要遊戲皆為國內發行。英國還推出了Set For Life這類每月給付獎金的創新型態遊戲,以滿足多元偏好;台灣目前尚無類似月領年金型的彩票。台灣彩券的主力遊戲包括今彩539(每日開獎的5/39樂透)、大樂透(7/49雙區樂透類似美國Powerball玩法)、威力彩(6+1號碼雙區累積獎彩券)、BINGO BINGO賓果和彩各種刮刮樂等,玩法豐富但仍以一次性頭獎為主流。兩國皆有即開型刮刮樂產品且銷量可觀,英國曾發行£10高價刮刮樂(後因顧及賭博問題停發),台灣則定期推出百萬、千萬頭獎等級的高單價刮刮樂吸引市場。總體而言,英國彩券在遊戲創新和國際合作上走得更遠,而台灣彩券的遊戲設計則圍繞本土市場需求,強調高額頭獎和頻繁中獎並存,以吸引廣泛的民眾參與。
5. 中獎獎金課稅: 英國國家彩券的中獎獎金如前所述一律免稅。但在台灣,彩券獎金則屬所得稅課稅範疇,採「定額分離課稅」。根據規定,單筆中獎額超過新台幣5,000元的部分須由發行機構代扣20%稅款;未超過5,000元則免稅。扣繳20%後,中獎人即完成納稅義務,不需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申報。例如台灣日前開出威力彩20億元頭獎,幸運兒實際可領約16億元,約4億元作為稅款上繳國庫。相形之下,英國頭獎得主可領到全額獎金且免稅,兩國制度對中獎者的「實得金額」影響明顯不同。這也反映出台灣彩券被定位為政府財源之一,因此對巨額獎金課稅以挹注稅收;而英國則將彩券純粹視為公益募資工具,免稅設計有助於維持彩券吸引力和社會支持度。
綜上所述,英國國家彩券與台灣公益彩券雖同為公益取向的彩票,但英國側重於以彩券收益促進國家軟實力和社區發展,而台灣側重於以彩券盈餘強化社會安全網並兼顧弱勢就業。兩者各有其成功之處:英國模式豐富了文化體育生活、凝聚社會共識;台灣模式直接回饋民生、補強社福資金缺口。對台灣而言,英國經驗展示了彩券公益金在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巨大潛力,未來或許可考慮在維持社福本務之餘,適度擴大資助範圍,讓彩券為更多元的公益事業服務。對英國而言,台灣彩券結合弱勢經銷商制度的做法,也是一種將公益理念體現在「銷售端」的創舉,凸顯彩券在發行階段即與社會福利緊密結合。
玩彩風險與理財建議
購買彩券固然帶來希望與樂趣,但也屬於賭博行為的一種,存在上癮風險和財務隱患。所幸,相對於賭場賭博、體育賭注等高風險博彩,傳統數字型彩券被視為風險較低的類型。調查顯示,僅玩國家彩券的玩家中,大約只有1%可能出現無法控制賭博行為的問題賭徒,比例明顯低於玩賭馬、角子機等高風險賭博的人群(其問題賭博率高達13%以上)。這意味著大多數彩券玩家能夠適度購買,將其當作娛樂而不至沉迷。然而,由於參與人數基數極大,即便1%的比例在絕對人數上也不可忽視。一些脆弱族群(如青少年、經濟弱勢者)仍可能因購買彩券不當而受到負面影響。過去英國允許16、17歲青少年購買刮刮樂的政策就引發過爭議,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參與彩票可能增加成年後賭博成癮的風險。因此英國政府已在2021年將購買彩券的法定年齡從16歲提高到18歲,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同樣地,台灣《公益彩券發行條例》自始即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並要求經銷商張貼警示標誌,以免少年兒童過早接觸博弈。【兩國均強調「適度购彩、理性下注」的重要性,以避免彩券成為誘發賭博問題的入口。】
針對少數可能出現的問題賭博案例,英國和台灣都有相應的防範與援助措施。在英國,前營運商 Camelot 以及現任 Allwyn 都制定了完善的「責任遊戲」(Responsible Play)計畫。例如在國家彩券官方網站和App上,玩家可自行設定每日/每週購買額度上限,甚至選擇暫時凍結帳戶或加入自我排除(self-exclusion)名單。一旦列入名單,在選定期限內(6個月、一年乃至永久)將無法購買任何國家彩券產品,以此強制與彩券「隔離」。此外,英國還推行了全國性的線上賭博自我排除系統 GAMSTOP,以及第三方攔截賭博網站的軟體如 Gamban 等,幫助有需要者從技術上阻斷博彩途徑。在援助服務方面,政府和彩券營運商資助了如 GamCare、Gordon Moody 等專業機構,提供24小時免費諮詢專線(如GamCare的0808-8020-133)和網絡輔導,為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心理支持。全國各地也有戒賭治療中心和類似戒酒無名會的互助組織(Gamblers Anonymous)可供求助。更廣泛的公眾教育方面,英國每年會舉辦「責任博彩週」等活動,在媒體上宣導健康理性的購彩觀念。例如常見的宣傳標語「當樂趣停止時,就該停止」(When the fun stops, stop)正是提醒大家不要過度沉迷。零售端亦有要求店員不得向疑似未成年者銷售彩券,營運商還會派出神秘顧客抽查,確保年齡限制執行到位。在台灣,政府同樣要求經銷商嚴禁向未成年人販售彩券,並於投注站張貼「未滿十八歲者不得購買或兌領彩券」的警示。台灣彩券公司也在官網設置「理性购彩」專區,提供彩券試算、理財建議和尋求協助的資訊。可以看到,兩國均已建立多層次的防護網,盡可能降低彩券帶來的賭博危害。
對一般大眾而言,理性參與彩券、量力而為是最重要的原則。 以下是一些玩彩的建議:
-
- 將彩券視為小額娛樂,不要當作致富手段: 正如前文所述,頭獎機率動輒以千萬分之一計,想靠買彩券翻身猶如緣木求魚。購買彩券應抱持「買個希望、買份樂趣」的心態,而非寄望以此解決經濟困境。千萬不要因生活拮据就孤注一擲投入彩券,否則極可能陷入更深的財務泥淖。
-
- 設定預算並嚴守紀律: 建議將購買彩券的費用納入娛樂消費預算中,每週或每月設定一個上限金額,絕不超支。這筆錢應是您在扣除生活開銷、儲蓄投資後的「閒錢」。一旦達到上限,即停止購買。切勿因連續未中獎就心有不甘、不斷加碼投注——切記「不要用善後錢玩彩券」,不要動用儲蓄、借貸甚至生活費來買彩券。
-
- 理性看待中獎與否,不盲目執著: 彩券號碼開出具有隨機性,每期結果彼此獨立,上一期沒中並不代表下一期「該中」了。很多人陷入賭徒謬誤誤以為「不中越多次,下次就越有可能中」,而越陷越深。其實每一期中獎概率始終如一,因此保持平常心最為重要。適度購買幾注試試手氣即可,切勿長時間反覆研究號碼、投注過量,讓買彩變成沉重負擔。
-
- 善用官方提供的自我保護工具: 如果發現自己在購彩上有失控跡象,例如花費超過預算、隱瞞家人購彩、為了買彩券而影響正常生活,務必及早面對。可以主動利用上述自我排除或限額設定等工具來強制執行紀律。也可向專業諮詢熱線求助,坦誠與家人朋友討論,共同監督改善。有需要時,不要羞於尋求心理輔導或加入戒賭支持團體——求助是負責任的第一步。
-
- 中獎後的財務規劃: 若幸運中得大奖,更需要保持冷靜理智。首先應保護隱私、謹慎處理領獎事宜(如簽署背面、防範詐騙等)。隨後,建議諮詢專業理財顧問或財務規劃師,合理安排這筆意外之財。例如償還債務、妥善投資、預留稅金(台灣)及善用餘額等等。歷史上不少頭獎得主因缺乏理財計劃,數年內揮霍一空甚至債台高築的案例並非沒有。也有些人在暴富後心理失衡,失去人生目標或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英國國家彩券營運單位就深知這點,因此通常會為頭獎得主提供免費的理財與心理諮詢,協助他們適應新生活。對一般人而言,中獎當下固然值得慶祝,但長遠看更應低調冷靜,讓這筆錢真正改善生活而非帶來新煩惱。
總而言之,購買彩券要有節制、有計劃地進行。只要能掌握分寸,把買彩券當作“小確幸”而不是財務支柱,其帶來的負面效應通常是可控的。國家彩券之所以能長久受民眾支持,正在於大多數人都抱著輕鬆的態度參與,享受夢想瞬間的同時並未因此傷害自己的經濟和生活。但對於那些不幸陷入賭博泥潭的人,一套完善的支持體系則至關重要——無論在英國還是台灣,政府和社會都應確保這類人士能得到及時的援助和引導。
小結與結語
走過30年歷程的英國國家彩券,已深深嵌入英國的社會與文化。在無數個週三和週六的夜晚,人們盯著電視或手機屏幕等待開獎號碼,只為那微乎其微卻令人生雀躍的希望。而更大的贏家其實是整個社會:透過國家彩券,源源不絕的資金被投入到藝術舞台上、運動場館中、歷史遺產的修復裡,以及遍佈城鄉的社區計畫中。正如官方宣傳所言,「每玩一次彩券,英國社會就跟著贏一次」。英國國家彩券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當彩票運營結合嚴謹的監管和遠大的公益願景時,這種博彩工具也能成為造福社會的強大力量。
相較之下,台灣的公益彩券則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道路。它將彩券盈餘直接用來支撐國家的社福制度,幫助弱勢族群,甚至在銷售層面就引入了公益機制(優先聘用弱勢經銷商)。這種做法充分體現了「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展望未來,台灣彩券或許可以借鑑英國經驗,考慮在滿足社福基金需求之外,擴大公益金對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支持,使彩券的公益效益更加多元;而英國彩券管理者也可從台灣模式獲得啟發,思考如何在銷售端增進社會公益參與度。
最後,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台灣,彩券對參與者來說都應是一種「飲料一杯錢,買個好夢一場」的平和體驗。我們樂見彩券收益為國家帶來的種種美好改變,但同時也要提醒每一位購買彩券的朋友:理性參與,量力而行,不讓一時的希望變成長久的失望。只有當全民以健康的心態看待彩券,它才能長長久久地發揮「公益娛樂兩相宜」的正面作用。在這樣的前提下,彩券不僅能圓個人之夢,更能織就公益之網,讓整個社會一起成為真正的贏家。
參考資料:
-
- 山姆,《英國彩券 National Lottery 全面解析:歷史、玩法、公益金、影響與新趨勢》,台灣彩券通 i539.tw,2025年6月15日。【來源】https://i539.tw/uk-lottery/
-
- Where the Money Goes – Winners and Good Causes, Lottery.co.uk (2025)【來源】https://www.lottery.co.uk/where-the-money-goes
-
- National Lottery (United Kingdom), Wikipedia (accessed 2025)【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Lottery_(United_Kingdom)
-
- 中華民國公益彩券, 維基百科 (檢索於2025)【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中華民國公益彩券
-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台灣之彩券發行及歷史沿革》,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研究室報告,2014年。【來源】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9453&pid=131646
-
- 齊瑞甄,〈公益彩券累積盈餘逾4,936億元 台彩設宴表揚經銷商〉,《經濟日報》,2024年12月11日。【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28/8418575
-
- 馮萱榕,〈威力彩一注獨得20億頭獎 課稅後實領16億元〉,《Yahoo奇摩新聞》,2025年2月25日。【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威力彩一注獨得20億頭獎-課稅後實領16億元-09573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