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國家彩券發行現況總覽-完整列表、歷史起源與未來趨勢

全球國家彩券的概述與定義

國家彩券通常指由政府授權或主導發行的彩券(彩票)遊戲,是一種國家級的公益募資與娛樂形式。各國政府透過銷售彩券,讓民眾以小額投注參與抽獎,籌集的資金扣除獎金與成本後,多用於公益事業或國庫收入。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都設有官方彩券組織,有的是中央政府經營的全國性彩票,有的則是地方政府(州、省)經營的区域性彩券,但性質上都屬於政府管制下的合法博彩形式。台灣彩券 – 今彩539即時開獎號碼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國家都允許或發行彩券。一些政府因宗教、法律或道德因素明令禁止彩券(例如某些奉行伊斯蘭教法的國家視賭博為違禁),但也有許多政府積極支持親自組織國家彩券,以發展公益財政或提供娛樂。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目前都有政府經營的彩券業務,涵蓋世界上每一個有人居住的洲。在這些國家中,彩券通常受到嚴格的法律監管,包括發行機構必須獲得政府許可、銷售通路與對象受到限制,以及開獎過程公開透明等,以確保公平性和公益性。

定義方面國家彩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 政府授權性:由國家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發行,具備法律依據和壟斷性質(私人不得未經許可自行發行類似彩票)。

    • 隨機抽獎性:以隨機抽籤或搖獎方式決定中獎者,強調機會公平,每張彩券中獎概率相等。

    • 公益資金性:籌得的資金除支付獎金和營運成本外,盈餘多半撥供公益或社會發展用途,如教育、文化、體育、福利等。因此有時國家彩券亦稱「公益彩券」。

    • 法規監管性:彩券發行和兌獎受當地法律規範,政府通常設立專責的彩票監管機構來管理,包括制定負責任遊戲規範、防止未成年人購買、打擊私下私彩等。

總體而言,國家彩券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籌措公益財政提供大眾小額博弈娛樂的雙重角色。接下來,我們將按各大洲,介紹全球發行國家彩券的國家列表及其主要經營機構名稱,以了解世界各地國家彩券的分布情況。

各大洲發行國家彩券的國家列表與機構名稱

全球各洲多數國家均有自身的國家彩券或同類型官方彩票計畫。以下將按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逐一介紹各地的國家彩券發行情況,列出主要國家及其官方彩券機構名稱。如果某些國家未發行國家彩券,也將註明原因。

亞洲(含中東地區)

亞洲地區國家眾多,彩券發行情況呈現多樣性,從東亞、東南亞到南亞、中亞及中東,各國制度和宗教文化差異較大。以下是亞洲部分國家的國家彩券概況:

    • 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現行有兩大國家級彩券,由政府部門管理:中國福利彩票(1987年創立)和中國體育彩票(1994年創立),分別由民政部所屬的福彩中心及國家體育總局所屬的體彩中心發行。中國官方嚴格規定只有這兩類公益彩券可以發行,盈餘用於社會福利和體育事業發展。

    • 香港(中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官方彩券是六合彩(Mark Six),由香港賽馬會轄下的香港獎券有限公司負責經營。香港六合彩始於1975年,每週開獎兩至三次,是港人熟知的公營彩票。

    • 臺灣(中華民國):臺灣現行合法彩券包括公益彩券(對應一般數字彩券,如今彩539威力彩大樂透等)和運動彩券(體育賽事彩票)。公益彩券自1999年重新發行,由財政部遴選民間單位代理經營,現由台灣彩券公司(2006年成立)受託發行,盈餘用於社會公益。臺灣早期曾發行過「愛國獎券」(1950–1987年)作為財政收入來源。

    • 南韓(大韓民國):韓國的官方彩票由政府授權發行,包括數字型彩券Lotto 6/45(2002年起發行,最受歡迎的樂透彩)以及即開型公債式彩券等。韓國的彩票事業受財政部管轄,經營機構包括韓國導航彩票公司(Dong Hang Lottery,運營Lotto 6/45)和韓國體育振興基金會(Korea Sports Promotion Foundation,負責體育公益彩券)等。

    • 新加坡:新加坡政府設立了新加坡博彩公司(Singapore Pools)作為唯一合法的彩票與體育博彩運營商。新加坡博彩公司於1968年成立,提供Toto大彩4D(四位數字彩)以及足球博彩等遊戲。該公司完全由政府擁有,盈餘用於慈善及公益。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採多家特許經營模式,目前有三家主要的合法彩票公司:Magnum 4D(馬格南,1968年創立)、Sports Toto(體育多多,1969年由政府創立後私有化)和Da Ma Cai(大馬彩,由泛馬博彩公司經營)。這些公司均獲政府授權經營4D、萬字票等號碼彩票,各自發行不同彩種,滿足市場需求。

    • 印度印度的情況較特殊,沒有全國統一的彩票,由各邦(州)自行決定是否發行彩券。目前印度約有13個邦允許政府彩票,如喀拉拉邦(Kerala)早在1967年創立了印度第一個由州政府經營的彩券。此後阿薩姆、那加蘭、旁遮普等多個邦也陸續開辦彩票。但印度中央政府1970年代曾明令禁止私人經營彩票,僅允許各邦政府發行。印度的彩券種類以數字抽獎為主,常見稱為Lottery Sambad等。

    • 其他亞洲國家

        • 印尼(印度尼西亞):因宗教與政治阻力,印尼在1990年代曾短暫推行過彩票(當時稱SDSB)但已停止,目前未發行國家彩券。

        • 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南亞伊斯蘭國家:未發行;由於伊斯蘭教義禁止賭博,這些國家法律上不允許彩券。

        • 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海灣國家:基本未發行官方彩券,其中阿聯酋近年有企業推出經政府許可的類似抽獎活動(如Mahzooz抽獎),但嚴格來說並非傳統形態的「國家彩券」。

        • 土耳其:土耳其的Milli Piyango(國家彩票)歷史悠久,成立於1939年。該國家彩票以前由政府運營,2020年起轉由私營集團特許經營,但仍受國庫監督,提供年度新年大獎等傳統玩法。

        • 其他:亞洲還有許多國家發行彩券,如尼泊爾(基本未發行,民間偶有非法地下彩)、斯里蘭卡(有國家開發彩券與國家公益彩券兩種),蒙古(有6D樂透等),寮國(發行稱為“發展彩券”的國營彩票)等。

歐洲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有悠久的國家彩券傳統,是現代彩票的發源地之一。歐洲各國的彩票多由政府或國有企業經營,部分國家近年將經營權交由私部門但仍在嚴格監管下。以下概述歐洲主要國家的國家彩券:

    • 英國英國的國家彩券(National Lottery)於1994年依《國家彩券法》成立。最初由Camelot公司獲特許經營,提供LottoEuroMillionsThunderball等遊戲,受英國賭博委員會監管。英國國家彩券收益大量投入藝術、體育、慈善等公益基金。

    • 法國:法國的法蘭西彩券公司(Française des Jeux,FDJ)成立於1976年,是法國國家持股的彩券與體育博彩壟斷經營者。但法國公共彩票歷史可追溯更早:第一次法國官方彩票由國王法蘭索一世在1539年批准,現代「國家彩券」制度始於1933年發行的「數字彩券」,後演變為FDJ公司經營多種彩券(Loto、EuroMillions等)

    • 義大利:義大利的彩券傳統可上溯至文藝復興時期(16世紀的熱那亞樂透)。現代義大利國家彩券體系包括SuperEnalotto(超級樂透)等,由私營公司Sisal特許經營。義大利還有國營的Gratta e Vinci刮刮樂等。義大利各主要彩券受國家海關壟斷局監管。

    • 俄羅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恢復官方彩券,主要有俄羅斯體育彩券(Sportloto)和國家數字彩券等,近年由私人公司與政府合作經營,提供如「斯托托」(Stoloto)品牌的一系列彩票。

    • 其他歐洲國家
        • 北歐國家如芬蘭(Veikkaus壟斷經營,旗下有樂透、賓果等)、瑞典(Svenska Spel公司運營,包括Lotto、Triss刮刮樂等)和挪威(Norsk Tipping國家彩票,含樂透及足球博彩)等均由國營公司運作彩票。這些國家也共同參與跨國聯合彩券遊戲如Viking Lotto。

        • 西歐小國如荷蘭(Nederlandse Loterij,其前身國家彩券1726年創始,為世界持續最久的彩票之一)、比利時(Loterie Nationale,1934年成立)、盧森堡(Loterie Nationale)等皆有自己的國營彩票機構,並參與泛歐聯彩票EuroMillions。

        • 瑞士:瑞士各州聯合運營SwisslosLoterie Romande兩大彩票組織,涵蓋德語區和法語區,提供數字彩券、運動彩券,並參與EuroMillions。

        • 波蘭匈牙利捷克希臘等中東歐國家:在共產體制結束後90年代紛紛引入國家彩票,如波蘭的Totalizator Sportowy(運營Lotto自1957年)、匈牙利的彩票公司Szerencsejáték Zrt.、捷克的Sazka公司等。

        • 部分未發行彩票的歐洲地區:幾乎所有歐盟和歐洲國家都發行彩票,只有極少特殊情況:如摩納哥因有賭場財政收入,無獨立國家彩票;梵蒂岡沒有公共彩券(僅舉辦慈善抽獎);安道爾列支敦士登等小國早年沒有本國彩票(居民可參與鄰國彩券),但列支敦士登曾以互聯網彩票聞名(例如著名的Plus Lotto)。

美洲(含北美、中南美與加勒比地區)

美洲各國大多數都有官方彩券制度。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由於聯邦制,各州或省運營自己的彩券;拉丁美洲國家則多有全國性的「國家彩票」(Lotería Nacional)組織,歷史可追溯至殖民時代。以下介紹美洲主要國家的彩券情況:

    • 美國:美國沒有聯邦層級的全國統一彩票,但有45個州+華盛頓特區開辦各自的州際彩券(只有猶他、夏威夷等5州不參與)。美國第一個州彩票於1964年在新罕布什爾州開辦,其後各州陸續跟進。除了州彩券外,美國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有跨州聯合大獎彩券,如強力球(Powerball)和超級百萬(Mega Millions),由多州共同運營。美國彩票的收入用於各州指定用途(常見如教育基金)。每年全美彩票銷售額逾千億美元規模。需要注意,美國的五個沒有州彩票的州(猶他、夏威夷、阿拉巴馬、阿拉斯加、內華達)因宗教或當地政治原因選擇不參與。

    •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有多個地方和全國彩票品牌,例如Baloto(全國聯合樂透遊戲)以及波哥大彩票麥德盈彩票等地方彩票。各彩券由不同公司運營但均受政府監管。哥倫比亞的彩票銷售部分資金用於醫療和公益。

    • 中美洲與加勒比地區: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國家公益彩券:

        • 古巴:古巴在革命後取消了此前盛行的國家彩票(革命前古巴彩券相當知名),至今未恢復官方彩券(賭博在古巴被全面禁止)。

非洲

非洲各國的國家彩券發展不均衡。一些國家自殖民時期起就有公益彩券傳統,而另一些國家則因宗教或經濟原因尚未建立官方彩票。近年來非洲許多地區開始利用國家彩券籌措發展資金,並成立了區域性的非洲彩券協會推廣合作。以下介紹非洲部分國家的彩券情況:

    • 埃及:埃及歷史上曾於1940年代發行過國家彩票,但之後中斷。近年有消息指出埃及重新引入Egypt National Lottery以籌募財政,但規模有限且細節不多。宗教因素在埃及引發對彩票的爭議。

    • 多個法語非洲國家:如貝南(LNB, 2002年成立)、布吉納法索(LONAB, 1967年)、尼日(LONANI)、多哥(LONATO)、馬里(PMU Mali,以賽馬彩券為主)等,都各自建立了國家彩券組織。這些國家的彩券名稱多以法語縮寫(通常以「LON**」開頭,意為國家彩票局)呈現,營運內容包括數字彩票和體育競猜。

    • 東非及南部非洲其他國家如烏干達(起步中,有數字樂透和Bingo類遊戲)、坦桑尼亞(國家彩票叫Tatu, 2013年啟動)、尚比亞馬拉威等也陸續發展彩票。

    • 尚未發行:部分非洲國家因法律或宗教原因沒有官方彩券,例如利比亞、蘇丹、索馬利亞(伊斯蘭法禁止賭博),或赤道幾內亞等國(可能因市場規模小或行政因素未設立)。不過非洲大多數國家已有或正籌備彩券制度,以求增加財政收入並支持公益。

大洋洲

大洋洲地區包括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主要國家已建立完善的國家彩券系統,並在區域內合作開展跨州或跨國遊戲:

    • 澳洲:澳大利亞各州和領地均有自己的彩票,由不同公司運營,但近年已整合為大型企業集團的一部分。最大運營商是The Lottery Corporation(前身Tatts集團的一部分),於2022年重組成立,經營澳洲多數州的彩券;西澳則由獨立的Lotterywest政府機構運營。澳洲的彩票產品包括周一至周六各類Lotto(如週四Powerball、週二Oz Lotto)、即開型刮刮樂等,全國性遊戲由各州聯合發行。澳洲第一個官方彩票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新南威爾斯州,現各州彩券收益多用於社區項目。

    • 太平洋島國:一些人口較多的島國設有小型彩券。例如斐濟曾有國家慈善彩券,用於扶助教育;薩摩亞吐瓦魯等也有報導嘗試推行彩票。但許多太平洋小國因人口少、市場有限,未廣泛開展彩券業務,部分由澳紐機構支援慈善抽獎形式存在。

由以上可見,各洲各國大多建立了自身的國家彩券體系,名稱各異但核心模式類似:政府授權、公益受益。在下一節,我們將探討國家彩券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在近代的發展趨勢。

國家彩券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趨勢

彩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相當久遠的時代。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漢代,就出現過原始形態的彩票,用於資助國家公共建設(相傳修築長城的經費部分來自於一種稱為「白鴿票」的博彩)。在西方,羅馬帝國時期的奧古斯都大帝曾舉辦抽籤遊戲作為宴會娛樂及籌款手段。中世紀後,義大利、比利時等歐洲地區在15世紀開始舉辦有獎募資活動,以支援城市防務和救濟窮人。1466年在比利時布魯日舉行了一場著名的彩票,被認為是現代意義「公開發行、以金錢為獎品」的彩票雛形。

現代國家彩券制度的興起一般歸功於歐洲近代的發展。法國在1539年由國王批准了首個彩票,但隨後禁絕了約兩世紀,直到18世紀才重新興起。比較有影響的是義大利的樂透——如1476年摩德納舉辦的「ventura」彩票,以及稍後熱那亞的彩券,獲得巨大成功並作為範本傳播。這些經驗告訴各國政府:彩票是一種容易組織、廣受歡迎的籌款方式,因此很多歐洲國家在17至19世紀紛紛開辦國家彩券,用於充實國庫或公益(如18世紀普魯士、俄羅斯等都有官方彩票)。

然而,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於道德和社會問題,不少國家一度禁止或收緊彩票。例如美國19世紀曾取締過流行一時的「路易斯安那彩票」弊案,引發全國禁止彩票的法令。因此在20世紀中葉以前,彩票在許多國家處於停滯或地下狀態。

現代復興:二次大戰後,隨著經濟重建需求和觀念開放,國家彩券在全球迎來新一波復興潮。許多國家重新立法引入彩票以增加財政收入、支持福利:

    • 亞洲:日本於1945年戰後立即恢復寶籤發行以重建財政;中國大陸則在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代末批准發行「中國福利彩票」,成為社會福利資金的新來源。

    • 歐洲:戰後各國陸續重啟彩票,如英國在1994年才正式有全國彩券;東歐國家則在1990年代共產體制結束後引入彩票作為市場經濟元素。

    • 北美:美國的第一個現代州彩票——新罕布什爾州彩票於1964年誕生,打破近一個世紀的禁令。隨後紐約、羅德島等州跟進,1970年代擴散到全美多數州。加拿大也在1970年代建立省級彩票機構。

    • 拉美: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國家彩票可追溯到更早(西班牙殖民時期就有),20世紀下半葉則現代化經營、增加新彩種。

    • 非洲:不少國家在獨立後仿效他國建立彩票,例如加納1950年代、奈及利亞2000年代才正式規劃國家彩券。

發展趨勢方面,國家彩券在過去幾十年出現以下幾個明顯趨勢:

    1. 覆蓋範圍擴大:越來越多國家開放或啟動國家彩券計劃。截至目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有政府運營的彩票。即使在保守或宗教國家,也有透過特殊形式引入類似彩票的案例(如阿聯酋近年的抽獎式彩票)。可以說國家彩券已成為全球普遍現象

    2. 遊戲多元化:傳統上彩票多為週或月度的抽號碼型樂透,現在各國彩券遊戲日益多樣,包括即開型刮刮樂、每日數字彩、體育競猜、電子遊戲型彩票等。例如許多國家增設了速開獎(幾分鐘一局的電子彩票)或電視賓果等,以迎合不同受眾。

    3. 獎金累積巨大化:透過跨地區聯合和累積滾存機制,彩票頭獎金額不斷創新高。歐美出現數次巨額頭獎(如美國Powerball曾開出超過15億美元獎金;西班牙聖誕彩券每年總獎池達數十億歐元)。高獎金吸引更多人購買,形成正向循環。

    4. 經營模式商業化:不少國家將彩票運營從政府部門轉向企業化經營,包括特許給民間公司或成立國營企業市場化運作。在保持公益宗旨前提下,引入競爭和專業管理。例如英國、土耳其等採取公開招標讓私人公司經營;法國、意大利則部分民營化彩票公司股份。這趨勢提高了經營效率與創新能力。

    5. 技術與數位化:進入21世紀,網絡和手機技術深刻影響彩票銷售與開獎方式。越來越多國家提供網上購彩、手機App投注服務,甚至完全數位抽獎形式。這部分我們將在後文詳細討論。

綜上所述,國家彩券從古老的抽籤演變為現代公益經濟工具,歷經禁止與復興,如今已成為許多國家財政與公益的重要組成。接下來,我們探討國家彩券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相關的利弊爭議。

國家彩券對社會、經濟與公益的影響

國家彩券作為政府主導的博彩形式,對社會和經濟產生多方面影響,可分為正面效益潛在問題

對公益事業與財政的助益

最大優點在於為公益和政府財政提供了可觀資金來源。彩票被形容為「自願稅收」:民眾自願購買彩券,政府無須強制課稅即可募集資金。據世界彩票協會統計,全球國家彩票每年向公益項目撥款高達數百億美元。僅WLA會員彩券在2023財年就為公益事業貢獻了約910億美元。例如:

    • 教育與福利:美國許多州將彩票盈餘納入教育經費,改善學校設施、提供獎學金等。例如佛羅里達州自彩票開辦以來累計數十億美元投入教育。

    • 體育與文化:歐洲不少國家(英國、法國等)把彩票收益分配給體育發展、奧運備戰或文藝基金。英國國家彩券至今資助了成千上萬項體育與藝術計劃,使許多體育場館和文化活動受益。

    • 公益慈善:彩票收益經常支持弱勢群體服務。加拿大各省彩票盈餘用於醫療保健、長者服務等。台灣的公益彩券盈餘提撥比率固定,用於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社福團體補助等,有力補充了社會安全網。

由於投注基數大,即使返還給中獎者的比例超過一半,剩餘部分累積起來仍相當可觀。正如NASPL(北美彩票協會)指出,美加兩國從彩票建立以來已累計為政府計劃募集了超過美金6,446億美元、加幣871億的資金。這些錢若來自稅收會加重民眾負擔,而彩票提供了一種較無痛感的融資方式

對經濟的刺激效應

彩券銷售本身也是經濟活動,帶來一定就業和商業效應

    • 就業:彩票機構及其銷售網絡(零售店、代理商)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例如美國全國約有22萬個零售點銷售彩票(便利店、加油站等),增進了相關從業人員收入。

    • 商業:彩票熱銷時可帶動人流消費,彩券得主的大額獎金兌現後往往投入市場消費或投資,也對經濟有刺激作用(所謂財富效應)。一些國家推出旅遊彩券,吸引觀光客參與(如台灣曾有觀光彩券活動)。

    • 產業鏈:彩票相關產業包括印刷、安全防偽、電視媒體(轉播開獎)、電子支付等,國家彩券的存在促進了這些周邊產業發展。一些大型跨國供應商(如科學遊戲公司、IGT等)專門為全球彩票提供設備和服務,形成專業市場。

對社會心理和娛樂

從社會文化看,國家彩券為公眾提供了一種小投資博取大收穫的夢想。每當高額獎金累積,彩券話題常成為民眾茶餘飯後討論焦點,適度參與被視為大眾消遣。對許多人而言,花少量金錢買一張彩券,既有助公益又可參與一場「中獎夢想」,這種正向心理強化了彩票的吸引力。

此外,國家彩券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黑市賭博。有了合法彩票,民眾較少參與非法地下賭彩(如「暗碼」、「地下六合彩」等),從而減少因非法賭博引發的治安問題,也讓資金流回國家正途。彩券透明公開的開獎程序也建立了公眾對於「運氣致富」途徑的信心,避免因黑市賭博作弊導致的社會矛盾。

潛在負面影響

然而,國家彩券並非全無爭議,其對社會和經濟也有一些負面影響和隱憂

    • 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所謂「劣等稅」):批評者指出,購買彩券的人口中低收入者所占比例較高,窮人往往為了改變命運更熱衷購買彩票,結果把本就不多的收入投入極低概率的賭博。因此彩票被稱為對窮人的「隱形稅收」(劣等稅)。有研究發現,經濟弱勢社區的彩票銷售點密度更高,居民花在彩票的錢占收入比例也更大,可能加劇貧富差距。政府需要平衡這種現象,例如加強理財教育、限制廣告針對弱勢族群等。

    • 成癮及家庭問題:雖然彩券一般危害性較賭場小,但仍屬賭博行為,可能導致成癮。部分人會過度投注傾家蕩產,也有少數案例顯示大獎得主因處理巨款不當而引發家庭矛盾或悲劇。為此各國彩票機構都推行負責任博彩計劃,如提供投注限額、自我排除機制和成癮諮詢資源等,減少彩票對個人和家庭的負面影響。

    • 社會風氣與價值觀:有人擔心彩券鼓勵了一夜致富的僥倖心理,弱化了勤勞致富、踏實工作的價值觀。特別在經濟不佳時,過多宣傳彩票可能讓民眾誤以為政府鼓勵投機而非努力。對此政府需拿捏宣傳的度,強調彩券主要是為公益和娛樂,小概率中獎不能取代努力工作。

綜上,國家彩券對社會經濟有明顯的利大於弊效果,但必須配套良好監管和宣導來降低負面影響。接下來將更深入探討不發行彩券國家的原因以及各種監管爭議。

不發行國家彩券的國家與其原因分析

儘管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有國家彩券,但仍有少數國家至今沒有發行官方彩票。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宗教與法律禁令: 很多未發行彩券的國家是受宗教法規影響,伊斯蘭教法(沙里亞)嚴禁賭博,而彩票被視為賭博的一種。因此,許多伊斯蘭國家完全禁止彩券。例如:

    • 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葉門、阿富汗等奉行伊斯蘭律法的國家嚴禁一切形式博彩,政府不可能發行彩票。

    • 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雖有世俗法律元素,但因穆斯林人口佔絕大多數,政治上難以推行官方彩票。同樣情況在伊朗蘇丹等伊斯蘭共和國也適用。

這些國家往往在法律中明文禁止賭博行為,包括彩票。即便民間有人參與境外網路彩票或地下賭彩,那也是非法且不受保護的。

2. 文化與政治因素: 有些國家或地區出於自身價值觀或政治考量不願發行彩票。例如:

    • 美國的少數州(如猶他州、夏威夷):猶他州因摩門教文化反對賭博,立法禁止州內彩票;夏威夷考量島內社會效應和觀光定位,也選擇不開放彩票。雖非主權國家,但反映出文化價值對政策的影響。

    • 古巴: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古巴政府長期視賭博為腐敗資本主義的遺毒,自1959年革命後取締彩票和賭場,至今未恢復國家彩券制度。

    • 北韓:北韓沒有公開的彩票,政府嚴控一切賭博活動。雖曾傳聞北韓為外匯在國外開設彩票,但境內平民無緣參與。這與該國政治體制有關。

3. 經濟與規模考量: 一些袖珍國家或經濟非常不發達國家可能沒有能力或需求組織彩票:

    • 極小國如梵蒂岡、摩納哥、列支敦士登等(其中列支敦士登後來利用網路彩票逆向行銷全球,但本地沒有傳統彩票銷售);安道爾居民可參與西班牙或法國彩票,自己則無獨立系統。

    • 某些內陸小國(例如不丹曾一度停辦彩票、汶萊未設彩票)認為市場規模過小,營運成本高於收益,或擔心引發賭風,寧可不設。

4. 歷史遺留或政策調整: 還有一些國家曾經有彩票但後來廢止。例如:

    • 印尼在1960-90年代斷續推出過幾種彩票,但因宗教團體強烈抗議,政府最終在1993年永久禁止彩票發行。

    • 泰國在一段時期(1970年代)因政局更迭曾暫停彩票,後又恢復。

    • 不丹2011年曾暫停其「皇家不丹彩票」業務,理由是擔心彩票腐敗及鄰國(印度)投訴,直到2016年才重新啟動。

總的來說,不發行國家彩券往往基於嚴格禁賭的宗教法律或特殊文化政治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全球化,也有國家在轉變立場。例如阿聯酋近年設立博彩監管機構,準備推出官方彩票;不丹亦重啟彩票業務以增加財政收入。因此,「無彩券國家」並非一成不變,其政策可能因財政需求或民意改變而調整。

世界彩票協會(WLA)與地區彩票協會簡介與其會員國

為了促進各國彩票事業的交流合作與健康發展,全球彩票業成立了多個國際性協會組織。其中世界彩票協會(WLA, World Lottery Association)是最大的國際組織,此外在各大洲也有區域性彩票協會。下面對它們進行介紹:

世界彩票協會(WLA)

WLA是全球國家授權彩票與體育博彩運營者的行業組織,成立於1999年。WLA的宗旨在於促進會員經驗分享、制定行業標準並倡導負責任博彩。截至目前,WLA擁有來自84個國家的超過150個正規彩票機構成員。這些會員遍及六大洲,包括各國的國家彩券公司或彩票管理局,以及部分合法的體育博彩機構。

WLA在全球彩票行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安全控制標準(如WLA-SCS安全認證)、負責任博彩框架(WLA-RGF)等,供會員遵循。WLA每年統計會員業績,2023年報告顯示會員彩票為公益籌資約910億美元。協會也舉辦研討會、培訓和信息發布,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例如疫情期間各彩票機構如何應對、區塊鏈技術在彩票中的應用等,WLA都提供了交流平台。

區域彩票協會及會員國

WLA下轄五大區域性協會,分別覆蓋不同地理範圍,協助區域內會員交流:

    • 亞洲太平洋彩票協會(APLA, Asia Pacific Lottery Association):成立於2000年前後,服務亞洲、大洋洲地區。APLA目前有來自12個國家的21個彩票機構作為正式會員。會員包括中國的福利彩票與體育彩票中心、日本寶くじ協會、澳洲Lotterywest與The Lottery Corporation、韓國的導航彩票公司與體育振興會、新加坡博彩公司、馬來西亞的Magnum/多多博彩、香港賽馬會獎券、新西蘭彩票委員會、泰國政府彩票辦公室、越南彩票公司、印度(如部分邦彩票代理)等。APLA促進亞太區經驗分享,每年舉辦區域會議。該協會也在WLA框架下推廣責任彩票理念。

    • 歐洲國家彩票協會(EL, The European Lotteries):成立於1983年,代表歐洲彩票界利益。EL在39個歐洲國家擁有70個成員(其中包括歐盟內50個成員,非歐盟國20個成員)。會員涵蓋英國國家彩券、法國FDJ、德國各州彩票、義大利、西班牙、北歐諸國彩票機構等幾乎所有歐洲官方彩票。EL致力於協調歐盟範圍內有關彩票與博彩的政策,並組織責任博彩認證(EL的成員可獲負責任遊戲認證標章)。歐洲協會也積極應對網絡銷售、反洗錢等議題。

    • 非洲彩票協會(ALA, Association des Loteries d’Afrique):成立於1981年(前身為法語非洲彩票會議)。ALA目前代表13個非洲國家的14家彩票組織。會員多來自西非法語國家(如塞內加爾LONASE、象牙海岸LONACI、布吉納LONAB等),也包括迦納NLA、奈及利亞等英語國家的彩票機構。ALA的目標是加強非洲彩票在安全、責任和技術方面的合作,並幫助非洲尚未開展彩券的國家建立體制。該協會定期舉辦研討並在非洲內部推廣WLA標準。

    • 北美州與省彩票協會(NASPL,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Lotteries):創立於1971年,是美加地區彩票的聯合組織。NASPL成員包括美國45個有彩票的州與華盛頓特區、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以及加拿大所有省級彩票公司。NASPL提供數據報告、政策研究和年會,致力於提升北美彩票的專業水準。透過NASPL,各州分享銷售策略、技術創新,也統籌跨州合作如多州聯合大獎的協調。

    • 伊比利亞美洲彩票協會(CIBELAE, Corporación Iberoamericana de Loterías y Apuestas del Estado):成立於1988年,聯繫拉丁美洲和伊比利亞(西班牙、葡萄牙)的國家彩票機構。CIBELAE的會員涵蓋幾乎全部西語、葡語美洲國家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本國彩票機構,共有20多個國家成員。協會語言以西班牙語為主,促進該文化圈內的彩票合作,例如技術培訓、情報交流等,也是WLA的重要區域支柱。

透過這些區域協會,世界各地彩票組織在區域層面上互通有無。它們既向WLA輸送一線資訊,也將WLA的國際標準推廣到區域內。舉例來說,北美NASPL的統計顯示北美彩票年銷售額逾千億美元,歐洲協會積極參與歐盟立法辯論來確保國家彩票模式不受網絡黑市威脅。可以說,WLA及區域協會已成為全球彩票治理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國家的彩券經營模式比較(公營、民營授權、公私合營)

雖然國家彩券皆由政府核准發行,但在經營模式上各國採取的路徑並不相同。主要可以分為政府直營(公營)民間授權經營(民營特許)和公私合營三種類型,以及一些混合形式。以下比較各種模式並舉例:

1. 完全公營模式: 政府透過官方機構直接經營彩票業務。這通常由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負責銷售、開獎和管理。特點是政府完全掌控經營權,盈餘全數歸公。

    • 例子: 泰國政府彩票辦公室(GLO)就是典型公營機構,直接隸屬財政部,從印製彩票到頒發獎金都由政府處理。芬蘭的Veikkaus、瑞典的Svenska Spel等北歐彩票公司也都是國有公司壟斷運營,完全公營。台灣1999–2006年間的公益彩券曾由財政部指定的公營銀行(臺灣銀行、台北銀行)經營,亦屬公營模式。 公營模式優點在於國家掌控力強,決策可完全從公益出發;但缺點可能是管理較僵化,缺乏市場彈性和創新動力。因此一些公營彩票後來也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改善效率。

2. 民營授權模式: 政府通過招標或特許,把彩票經營權交給私人公司一段時間,由其負責營運和市場行銷,政府則收取權利金或分潤,並負責監管。這種模式下彩券仍是國家彩票,但日常經營是商業化的。

    • 例子: 英國國家彩券從創立開始即採用特許經營,由私營公司Camelot運營超過20年(2024年起改由Allwyn公司接手下一許可期)。土耳其的Milli Piyango曾在2019年將經營權拍賣給私企(義大利 Sisal集團牽頭財團)經營10年。加拿大大部分省彩票也是採外包部分功能給私人供應商。

    • 優點: 民營運作往往更具效率和創新力,可引入市場行銷專長,降低政府直接管理的負擔。政府則可藉由競標獲得高額權利金(如土耳其私有化招標為政府帶來可觀收入)。

    • 缺點: 若監管不力,私人公司可能過於逐利而忽視公益或負責任博彩原則。因此此模式要求政府有完備合約與監管機制,確保營運商遵守公益金分配與玩家保護的規定。

3. 公私合營模式: 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指政府與私人共同出資或合組公司經營彩票。這可能體現在政府控股、私人參股的企業,或者政府部門提供牌照、多家企業共同運營市場的情形。

    • 例子: 法國的FDJ原為國有企業,2019年政府出售部分股權上市,現政府仍保留約50%股權,屬公私混合模式。義大利的彩票業則由政府授權多家私企經營不同產品(如Sisal、Lottomatica等),政府通過牌照管理,形成一種多元公私合作格局。馬來西亞的情形是政府給了三家民營公司終身特許經營權,其實就是通過多特許實現壟斷,但政府在牌照上仍有發言權。

公私合營的好處在於兼顧公益與效率,既有市場活力又保證政府利益,但挑戰是治理結構較複雜,政府需作為股東和平臺監管者雙重角色。

4. 州/省分權運營: 這是聯邦制國家的特有模式,不同地區各自運營彩票,聯邦政府不直接經營。

    • 例子: 美國即各州獨立運營,各州彩票機構是該州政府的一部分或準公共機構。聯邦政府僅制定跨州博彩法律,不參與日常。德國同樣由各邦運營,各邦彩票公司共同組成聯盟協調全國遊戲。

    • 特點: 地區分權模式其實在經營上多採公營或授權,只是沒有全國統一的經營主體。這符合當地政治結構,但也可能導致重複建置、效率不及集中管理。因此美國各州靠跨州聯盟來共同推出Powerball等超大獎遊戲,以克服市場分割的劣勢。

除以上類型外,世界上一些國家還存在多種模式並行的情況。例如中國大陸同時有兩個政府部門運作不同類型彩票;日本由地方自治體委託銀行操作,算是一種委託制;香港賽馬會獎券本質上是政府授權給非盈利機構運營。因此,各國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或演變出合適的模式。

近年趨勢看來,不少國家傾向引入民間力量參與,以提高創新和盈利,同時透過法律確保公益金不減。無論何種模式,關鍵在於建立透明監督責任歸屬機制,確保國家彩券為公共利益服務,而不變質為單純牟利的賭博工具。

彩券的種類與設計趨勢(如即開型、號碼型、電子彩券)

國家彩券發展至今,遊戲種類和設計日趨豐富多樣,以滿足不同玩家偏好並保持市場新鮮感。主要彩券種類及近年設計趨勢如下:

1. 傳統號碼型彩券(乐透彩/Lotto): 這是最經典形式,玩家從一組號碼中選出若干個,等待定期開獎對中。典型如「6選49」樂透(從1-49中選6號)。號碼型彩券通常週開或雙週開,獎金可累積滾存,所以經常誕生超高頭獎。各國代表遊戲包括美國Powerball、Mega Millions,歐洲EuroMillions、EuroJackpot,台灣大樂透等。設計趨勢上,近年有加入連號、特殊號等玩法(如Powerball有特別號球)以降低頭獎中獎率、提高獎金。此外許多號碼彩增加了小獎頻率(如中一兩個號也返還小獎)以提升參與感。

2. 即開型彩券(刮刮樂): 即開票是一種印刷類彩票,玩家購買後即刻透過刮開覆蓋膜來獲知結果。因為立即見分曉,無需等待統一開獎,刮刮樂備受歡迎。各國公益彩券幾乎都發行刮刮樂,票面設計五花八門,價格從低至高多級,頭獎相對樂透較小但中獎面更廣。趨勢上,主題化系列化是設計重點:常結合節慶(如新年紅包刮刮樂)、流行文化(電影、動畫主題票),甚至推出結合網絡活動的刮刮樂(如掃QR碼二次抽獎)。刮刮樂也朝高價值方向發展,例如美國已有單張售價50美元的高額刮刮樂,頭獎達數百萬美元。

3. 日常數字彩(Numbers Games): 這類介於樂透與即開之間,通常每天或每週多次開獎,號碼較少。典型如「3D」、「4D」彩(選3或4位數),還有「雙色球」之類的固定獎金遊戲。新加坡、馬來西亞流行的4D彩、香港的每日賽馬會Mark Six變體等屬此類。設計趨勢是開獎頻率高、每次投注金額小,但累計消費可觀。為增趣味,一些日常彩增加特殊玩法如對子、順序獎等。這類遊戲滿足玩家每天參與的需求。

4. 體育彩券與賽馬彩票: 很多國家的彩票機構還經營體育競猜遊戲。例如歐洲常見的足球彩票(預測勝平負)、籃球彩票;中國有足球勝負彩和競彩系列;美國許多州近年開放體育投注,也可能透過彩票系統承辦。還有賽馬、賽車等傳統博彩也納入國家彩票範疇(如香港賽馬會彩票主要就是賽馬投注)。趨勢上,隨體育賭博合法化,許多彩票公司開始提供固定賠率賭盤即時投注,並開發手機App方便下注。體育彩的設計強調資訊服務和串關投注的趣味性,吸引年輕男性族群。

5. 電子彩券(在線和視頻彩票): 數位時代催生出新的彩票表現形式。例如:

    • 電子即時彩:在零售終端或官網/App上提供電子彩票遊戲,如電子刮刮樂、在線老虎機、電子賓果等,即買即開獎。有點接近線上小賭博遊戲,但由國家彩票提供,畫面繽紛互動性強。

    • 視頻彩票終端(VLT):類似博彩機台,由彩票機構設置在受控地點(如酒吧),玩家可玩電子抽獎遊戲。加拿大和美國部分州的彩票機構運營VLT,用於增加收入。

    • 快開高頻彩:每隔幾分鐘開獎一次的彩票,例如基諾(Keno)或賓果式遊戲,玩家隨到隨買,即時參與。許多國家推出官方快開彩,透過電視螢幕或網絡直播滾動開獎。

6. 多重玩法組合與創新: 為吸引玩家,各國不斷研發新遊戲或組合玩法。舉例:有的樂透附加「第二區獎號」提高中獎機會(如雙區雙色球);有的推出彩票附加遊戲(例如加購一小注可參與特別抽獎)。還有一些彩票機構與其他機構合作,例如發行公益紀念彩券(如疫苗接種抽獎券)、環保綠色彩券(部分收入用於環境)。甚至出現區塊鏈彩票的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透明地抽獎和發放獎金。

綜觀趨勢,彩票的設計正朝著更高頻率、更強互動、更豐富多樣方向發展。同時考量年輕世代習慣,不少傳統彩票開始數位化轉型:開發手機應用、社群互動功能,讓買彩券不再需要去傳統零售點。遊戲設計也融入視覺效果和即時反饋,以增進娛樂性。

需要留意的是,創新雖好,但彩票設計仍須平衡娛樂與風險。過於容易上癮的即開高頻遊戲可能引發賭博問題,監管者通常會限制電子彩票投注額或頻次,以符合負責任遊戲原則。

彩券相關的爭議與監管政策(包含成癮、洗錢防制等)

國家彩券雖為公益籌款工具,但其本質是賭博,因而在實施過程中產生一些爭議,需要透過嚴格監管來控制負面影響。以下重點說明幾個議題:

防止博彩成癮與未成年人保護

成癮問題是彩票爭議中的首要議題之一。雖然多數人將買彩券視為小娛樂,但對少部分人而言可能形成病態賭博(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特別是即開型、快速開獎類彩票更具有重複投注的誘惑。為此,各國彩票機構在監管要求下,都制定了「負責任博彩」政策:

    • 嚴格限制未成年人購買:各地通常規定未滿18歲不得購買或兌獎。一些地區(如部分美國州)門檻是21歲。零售商有法律義務檢查年齡,違者重罰。

    • 提供成癮協助:彩票廣告與網站通常列出博彩成癮求助專線,彩票機構也撥款支持賭癮治療機構。

    • 設置自我排除機制:讓有問題的玩家可自願申請加入黑名單,禁止自己購買彩票或領獎(機制類似賭場自我排除)。

    • 控制遊戲設計:監管單位會審核彩票遊戲設計,避免過於刺激。比如限制連續開獎的頻率、禁止結合某些高風險元素等。歐洲和北美的彩票協會均有負責任遊戲認證計畫,成員需定期通過審核。

另外,廣告宣傳也受控:禁止將彩票宣傳導向青少年,或暗示解決財務問題要靠中獎等。不當宣傳可能誘發不良社會導向,因此法律對彩票廣告通常有明確規範。

防止洗錢與舞弊

由於彩票涉及大量現金流動和領獎,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彩票進行洗錢或欺詐。如購買大額彩票並兌獎以偽裝資金來源,或內外勾結篡改開獎結果。為防範此類金融犯罪,監管政策包括:

    • 大型獎金實名制:規定超過一定金額的中獎須提供身份證明並登記。在很多國家,中獎者身份需通報稅務機關。這使不法之徒難以匿名將黑钱「漂白」。

    • 反洗錢監控:彩票機構內部建立反洗錢程序,監控異常購買行為(如同一人短時間內購買極大量彩票)。銷售網點若發現可疑交易須上報。這與銀行類似遵守AML/CFT法規。

    • 彩票券防偽:採用高級防偽印刷和電子驗證,防止偽造彩票詐領獎金。近年也引入電子票券綁定購買者帳戶,減少匿名性。

    • 公開透明開獎:所有國家彩券都強調開獎過程公開,例如電視直播或公證員在場監督,以防內部人員作弊。曾有極少數醜聞(如美國某彩票隨機數生成器被人為操控案),但事後都促成更嚴格的技術監管和法辦相關人員。

獎金分配與收益去向透明

另一个常見爭議是彩票資金的使用透明度。民眾關心自己購買的彩票究竟有多少返還獎金、多少用在公益。若管理不善,可能出現挪用或腐敗。為此監管要求:

    • 公布返獎率公益撥款比例。多數國家法規明確規定最小返獎率(如不得低於50%-60%),以及公益金比例(台灣公益彩券即規定至少50%返獎,公益盈餘提撥一定比例社福專戶)。

    • 獨立審計:彩票機構的財報須經第三方審計並向社會公告。許多國家還有議會或監察機關定期審查彩票基金用處。

當透明度不足時,輿論會強烈批評。例如某些國家彩票盈餘被政府挪作他用,引發信任危機。所以保持透明公開,有助維繫彩券公信力。

私營化爭議

前面提到許多國家引入私人運營。這帶來一個監管難題:如何平衡商業利潤與公益使命。私營公司可能為追求銷售而激進行銷,引發過度購彩問題。監管機構因此要在合約與法規中明訂:

    • 私營運營商必須遵守與公營同等的責任博彩和廣告規範,不得過度營銷。

    • 設定利潤上限或分成:部分國家合約中約定運營商利潤率,以防無限制追求銷售。另外公益金提撥應優先保障,再計算公司收益。

過去也有私營經營不善導致合約終止案例,政府隨即接管或更換業者。因此監管單位需要強大的約束力確保彩券不背離公益初衷。

國際合作與非法彩票打擊

由於網際網路發達,跨境非法彩票成為監管新挑戰。一些網站販售他國彩票或模仿官方彩票欺詐。各國彩票協會(如WLA)與政府合作,打擊這類無執照運營。例如中國嚴厲打擊所謂「地下六合彩」和網路私彩;歐盟也在討論跨國監管框架。WLA還發布國際警示名單,提醒公眾提防詐騙。

此外,在跨國游戲如EuroMillions中,各國監管機構也合作制定統一規則,確保各參與國玩家權益受同等保護。

總而言之,為了維持國家彩券「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質,各國監管政策著重在保護玩家(防沉迷、防詐欺)維護公益(資金透明、防貪腐)兩方面。不斷完善的法律和協會行業自律,使得全球彩票產業能夠在巨大金錢誘惑下保持較好的廉正度,這也是彩票持續受到民眾信任參與的基礎。

彩券數位化與未來發展趨勢(如線上彩券、區塊鏈應用等)

隨著科技進步和生活型態轉變,國家彩券也在不斷數位化革新。展望未來,以下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線上彩券與行動應用

數位渠道正逐漸成為購買彩券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別經過2020年疫情,各國彩票加速佈局線上銷售:

    • 官方購彩網站:許多彩票機構開發自家網站,讓用戶註冊後可在線購買樂透號碼、刮刮樂電子票等。例如英國國家彩券自2000年就上線網購平台,現約30-40%銷售經由線上完成。

    • 行動App:手機應用提供更便利的體驗,隨時隨地選號下注、查看開獎結果和獎金。美國部分州(如紐約)和歐洲許多國家都有官方彩票App上架。台灣也推出了彩券對獎App等輔助工具。

    • 電子支付與錢包:數位渠道需要可靠的支付整合,各國支持信用卡、銀行轉帳,甚至行動支付工具(如歐洲許多彩票可用PayPal)。安全性和身份驗證(KYC)也是重點,以防未成年人或跨區購買。

線上彩券的好處是方便年輕世代、降低實體通路成本,同時可記錄玩家行為以便推行負責任遊戲(如設購買上限提醒)。未來預計更多國家會解禁線上銷售(目前仍有些國家出於怕擴大賭風而禁止網售,如中國大陸曾試點後叫停)。趨勢不可逆轉,全渠道整合將是彩票業新常態:實體店銷售和網絡銷售並行,滿足不同人群。

區塊鏈和加密技術應用

區塊鏈以其透明、不可篡改特性,吸引彩票業者關注。有幾種潛在應用:

    • 開獎透明度:利用區塊鏈記錄開獎的隨機過程,使各方可以驗證結果未被操控。例如烏克蘭、南非等國曾探討在國家彩票引入區塊鏈來公開亂數種子。

    • 智能合約兌獎:以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派彩流程,省去中間人工,且獎金合約公開可查,提高信任度。

    • 代幣支付:一些私人營運的在線彩票開始接受加密貨幣支付購票。未來若法規容許,官方彩票也可能接受數位貨幣,提高海外遊客購買便捷性等(例如日本探討過讓訪日遊客用加密錢包買日本彩票)。

不過目前區塊鏈應用多還在試驗階段,主要因為監管上審慎。安全與合規仍是重中之重,區塊鏈技術能否被廣泛採用取決於政府對其信任和掌控度。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彩票機構累積了海量的銷售與開獎數據。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AI)可在多方面助益未來發展:

    • 市場行銷:透過數據分析玩家購買習慣,AI可實現更精準的產品推薦和市場活動。例如識別出偏好刮刮樂的客群,推薦相關新票種,或在節日推出定向促銷。

    • 風險監控:AI可以監測異常投注行為,及早發現潛在博彩成癮個案或洗錢可疑交易,輔助人員進行干預。

    • 開獎及保全:運用機器學習提高隨機數生成器的安全性,防堵作弊漏洞;AI也可用於分析開獎球機的物理參數,確保真隨機。

    • 新遊戲研發:AI甚至可能參與設計遊戲機制,模擬玩家體驗,找出最受歡迎的玩法組合。

未來某天,我們或許會看到個人化彩票體驗:根據玩家偏好,App自動推薦幸運號組合或專屬遊戲。當然,這也引來隱私與倫理討論,但技術上已在逼近這樣的可能。

跨國合作與一體化

目前已有EuroMillions、EuroJackpot、Vikinglotto等跨國聯合彩券,未來這趨勢可能擴大。區域一體化彩票可聚合更大市場,製造更大獎金、更高關注度,同時各國共享收益。想像未來或許出現全球聯合彩票?例如由WLA統籌的世界彩券,年終開一次巨獎,把各國玩家連接起來。技術上可行,但實際推動要克服法律和分配等諸多難題,短期內不易實現。然而區域範圍內,新聯合遊戲可能陸續出現,尤其在非洲、亞洲等尚未有跨國彩券的地區,這是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責任與可持續性

未來發展另一重點在於責任彩票和可持續發展。彩票業面臨社會責任要求提升,預計將融入更多公益主題永續理念

    • 推出環保型彩票(例如紙張環保、宣導環境保護獎項);

    • 強化對弱勢與小區的回饋,讓彩券真正成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典範;

    • 在產品策略上,更審慎地避免開發高風險成癮產品,以維持行業長遠健康。

總之,科技將彩票帶入嶄新境界,方便性與趣味性大增,同時也給監管提出新課題。但可以預見的是,國家彩券的核心使命不變——為公益籌款與為大眾圓夢。在未來的數位時代,國家彩券會以更新穎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繼續扮演其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最後,我們以一份表格整理全球各國是否發行國家彩券以及主要經營機構和創立年份,供讀者快速參考。

全球國家彩券現況一覽表

下表按照洲別,列出各國家/地區是否發行國家彩券,主要發行機構名稱,以及首度發行或機構設立年份(如適用)。「未發行」表示該國沒有由政府授權的官方彩票。

亞洲

國家/地區 是否有國家彩券 主要機構名稱 / 彩券名稱 創立/發行年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中國福利彩票、中國體育彩票 1987(福彩), 1994(體彩)
中華民國(臺灣) 財政部公益彩券(委託台灣彩券公司) 1999(公益彩券復辦)
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賽馬會獎券有限公司(六合彩) 1975(六合彩)
日本 寶くじ(由地方自治體委託瑞穗銀行發行) 1945(戰後恢復發行)
韓國(南韓) Navigators(東亨)彩票公司(Lotto 6/45 等) 2002(Lotto6/45)
新加坡 新加坡博彩公司(Singapore Pools) 1968
馬來西亞 Magnum 4D、Sports Toto、Damacai 等公司 1968(Magnum)
印度 是(部分邦) 各邦政府彩票部門(如 Kerala 等13邦) 1967(Kerala 首創)
泰國 泰國政府彩票辦公室(GLO) 1933
越南 各省彩票公司;越南電腦彩票 Vietlott 1990年代(傳統省彩); 2016(Vietlott)
菲律賓 菲律賓慈善彩票辦公室(PCSO) 1935
印尼 (法律禁止,1993年起無彩票)
巴基斯坦 (伊斯蘭教法禁止)
孟加拉 (伊斯蘭教法禁止)
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 (伊斯蘭教法禁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名義上否* *有類似抽獎活動(Mahzooz等),2023年設監管機構
以色列 Mifal HaPayis 國家彩券 1951
土耳其 Milli Piyango 伊斯坦堡彩票局 1939
尼泊爾 (未建立官方彩票)
斯里蘭卡 National Lottery, Development Lottery 1963(國家彩券)
蒙古 蒙古國家彩票(6/36 樂透等) 1997
寮國 Lao Development Lottery(寮國發展彩券) 約20世紀80年代
柬埔寨 柬埔寨國家體育彩票(不定期) 2019(嘗試推出)
不丹 Royal Bhutan Lottery Limited 2016(重啟)
阿富汗 (近年無彩票)
阿塞拜然 Azərlotereya OJSC 國家彩券公司 2001

歐洲

國家/地區 是否有國家彩券 主要機構名稱 / 彩券名稱 創立年份
英國 Camelot(即將轉為Allwyn)經營國家彩券 1994
法國 Française des Jeux(法國國家彩券公司) 1976 (FDJ 成立)
德國 德國各州彩票公司聯合體 (Lotto 6aus49) 1955年起各州
西班牙 Loterías y Apuestas del Estado(國家彩票局) 1812(聖誕彩券)
義大利 義大利國家彩票(SISAL 等特許經營) 1946(Enalotto 重啟)
荷蘭 Nederlandse Loterij(荷蘭國家彩票) 1726
比利時 Loterie Nationale(比利時國家彩券) 1934
瑞典 Svenska Spel(瑞典國營博彩) 1997 (公司成立)
芬蘭 Veikkaus Oy(芬蘭國家壟斷彩券) 1940
挪威 Norsk Tipping(挪威國家彩票) 1948
丹麥 Danske Spil(丹麥國家彩票) 1949
愛爾蘭 Premier Lotteries Ireland (特許經營) 1986
瑞士 Swisslos & Loterie Romande(州級聯合運營) 1937 (Swisslos)
葡萄牙 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國家彩券) 1783
波蘭 Totalizator Sportowy(波蘭國家彩票) 1956
希臘 OPAP(希臘彩票與體育預測組織) 1958
俄羅斯 Stoloto(俄羅斯國家彩票品牌) 1970年代起 (多變遷)
烏克蘭 MSL, UkrLoto 等 (多家公司經營) 1990年代
捷克 Sazka a.s. 1956
匈牙利 Szerencsejáték Zrt. 1991 (現公司)
奧地利 Österreichische Lotterien 1986
馬爾他 Maltco Lotteries 2004
冰島 Íslensk Getspá (體協經營彩票) 1986
賽普勒斯 Cyprus OPAP (與希臘OPAP相同) 1969
盧森堡 Loterie Nationale Luxembourg 1945
摩納哥 否* *無國家彩票(有賭場收入)
安道爾 (參與鄰國彩票)
列支敦士登 否* *無傳統彩票(曾有網路彩票PlusLotto)
梵蒂岡 否* *無對外彩票(內部義賣抽獎)

美洲

國家/地區 是否有國家彩券 主要機構名稱 / 彩券名稱 創立年份
美國 各州彩票委員會(45州+DC運行) 1964(首個州)
加拿大 5個區域省彩票公司 (OLG, WCLC等) 1970年代
墨西哥 Lotería Nacional / Pronósticos 1770(皇家彩票)
巴西 Caixa Economica Federal (聯邦彩票) 1961
阿根廷 Asociación de Loterías Estatales (各省彩票) 1893(首個國家彩票)
智利 Polla Chilena de Beneficencia 1934
哥倫比亞 Coljuegos(國家監管,多公司運營) 1967(Loteria de Bogota等)
祕魯 Intralot de Peru (特許經營) 1994
委內瑞拉 Lotería Nacional(各州彩票合稱) 1940s
烏拉圭 Dirección Nacional de Loterías y Quinielas 1819
巴拿馬 Lotería Nacional de Beneficencia 1919
哥斯大黎加 Junta de Protección Social (彩票局) 1885
瓜地馬拉 Lotería Santa Lucía (慈善彩票) 1872
多明尼加共和國 Lotería Nacional Dominicana 1882
古巴 (1959年後無彩票)
海地 Loterie de l’État Haïtien 1928
牙買加 Supreme Ventures (私營特許) 1990年代
千里達及托巴哥 National Lotteries Control Board 1968
巴巴多斯 Barbados Lottery 2005
開曼群島(英) (無,由私人經營非法數字遊戲)

非洲

國家/地區 是否有國家彩券 主要機構名稱 / 彩券名稱 創立年份
南非 Ithuba Holdings(南非國家彩票運營商) 2000
迦納 (加納) National Lottery Authority (NLA) 1958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亞) National Lottery Regulatory Commission (監管) 2005 (立法)
肯亞 Kenya Charity Sweepstakes / Lotto 1966
衣索比亞 (埃塞俄比亞) Ethiopian National Lottery Administration 1961
烏干達 National Lotteries and Gaming Board (監管) 2010年代
坦尚尼亞 National Lottery (特許經營) 2012
摩洛哥 MDJS (體育彩券)、Loterie Nationale 1962 (Loterie Nat.)
阿爾及利亞 Loto Algerien (體育局) 1998
突尼西亞 Promosport(體育博彩彩)、Loterie Tunisie 1965
埃及 名義上是 Egypt National Lottery (有限) 1940年代 / 2020s (嘗試)
塞內加爾 LONASE 1966
象牙海岸 (科特迪瓦) LONACI 1987
喀麥隆 LONACAM (Cameroun) 1993
剛果民主共和國 SONAL 2015
剛果共和國 COGELO 1967
貝南 LNB (Loterie Nationale du Bénin) 2002
布吉納法索 LONAB 1967
馬利 PMU Mali (賽馬彩票) 1989
多哥 LONATO 1970s
喀麥隆 LONACAM 1990s
尼日 (尼日爾) LONANI 1980s
幾內亞 LONAGUI 1990s
賴比瑞亞(利比里亞) National Lottery Authority 1993
馬達加斯加 Loterie Malagasy / PMU 1980s
尚比亞 (贊比亞) Zambian National Lottery 2000s
津巴布韋 Zimbabwe State Lottery 1935
衣索比亞 Ethiopian Lottery 1961
蘇丹 (伊斯蘭法禁止)
索馬利亞 (無政府或禁賭)
賴索托 Thaba-Tseka Lottery (小規模) 2000s
模里西斯 Loterie Nationale (由Lottotech經營) 2009
坦尚尼亞 National Lottery (特許經營) 2012
馬拉威 Malawi National Lottery 2016
安哥拉 Santa Casa de Angola (彩票) 2012
莫三比克 Jogos Sociais (體育樂透) 2005
阿聯酋 (見亞洲)

大洋洲

國家/地區 是否有國家彩券 主要機構名稱 / 彩券名稱 創立年份
澳洲(澳大利亞) Lotterywest (西澳);The Lottery Corp (其他州彩票合集) 1932 (西澳);Tattersall 1895 (澳彩票前身)
紐西蘭 Lotto New Zealand 1987
斐濟 曾有 Fiji National Lottery (已停辦) 2010年代(啟動後停)
巴布亞紐幾內亞 PNG National Lottery (小型運營) 2000s
薩摩亞 Samoa National Lotto 1990s
瓦努阿圖 Vanuatu National Lottery (有限運營) 2000s
汶萊 (法律禁賭)
馬紹爾群島等小國 否/不明 (多未設官方彩票)

備註:上表資料主要針對主權國家,部分年份為彩票首次發行或現行機構成立時間。由於篇幅所限,或有部分國家細節未盡列出。「未發行」表示截至目前沒有政府允許的彩券,但未來政策可能改變。

今彩539開獎號碼查詢、開獎時間與玩法介紹

資料來源: